close

昨天有一個非常難得的機會,揚名國際的日籍建築師安藤忠雄先生到台灣來演講,演講題目是「亞洲是一」,好朋友是安藤鐵粉,特別來問我這難得機會要不要參加,感謝老婆的支持,雖然我下午在台中依然有課程,就先預約好計程車,準點下課,然後趕往高鐵站,並搭乘直達車抵達台北,過程運氣很好,轉換車都沒有耽擱太久,因為希望能夠來得及安藤忠雄先生簽名會,後來因為提早一站下而錯過,不過好朋友晏谷依然拿到最後一本簽名,真是替她開心。


雖然沒拿到簽名有些失落,但重新思考一下,我並不是只是來拿簽名的吧,而是來聽安藤先生的演講,特別我又從台中大老遠跑來參加,那就更要好好聆聽,因為目前仍在做某集團視覺紀錄的案子,就把Ipad Pro隨身攜帶,當下有個念頭,我何不用視覺紀錄方式來整理今天的筆記重點呢?
有些人會很好奇安藤忠雄先生是誰?我簡單做個說明,安藤忠雄先生1941年出生於日本大阪,1962至1969年間在美國、歐洲和非洲旅行並自學建築學,1969年成立事務所。其建築作品遍布全球,著名的「清水模建築設計美學」讓他的建築饒富韻味,並以清靜幽雅的風格舉世聞名,在國際間獲獎無數。1995年更榮獲有「建築界諾貝爾獎」美譽的普利茲克建築獎,包括「沃斯堡現代美術館」、「地中美術館」、「光之教堂」等皆出自他手。
在台灣最知名的安藤設計大概就是「亞洲大學現代美術館」跟龍巖集團的「光之殿堂」也讓人難忘,「亞洲大學現代美術館」主題結構更設計為3個錯開的三角形,相較圓形、方形,三角形在建築結構上更具難度。

 

因為是贈票,所以會是在四樓聆聽演講,距離講台非常遙遠,安藤先生幾乎只能看到肢體動作,卻看不清楚他的表情。日文翻譯專家真的非常厲害,安藤先生講一大段,她都能輕而易舉流暢翻譯,很多難以翻譯的人名都能即時說明, 連鎖屬企業與品牌都如數家珍,可以想見一定跟安藤先生事前討論過並做了很多功課。聯安藤先生都在演講時大力稱讚該日文翻譯老師,見識到翻譯在一場外國嘉賓演講扮演到的關鍵角色。

 

安藤先生一出場就獲得大家熱烈掌聲,一上台就用很有精神的方式感謝,提到他跟台灣有很多緣分,而他感觸很深的是台灣人比日本人更有「元氣」,日本人在過去也曾是如此有元氣,但現在已經不復見。安藤先生期許我們要「元氣」活著。


這幾年安藤先生說他自己因為生病,經歷了幾次重大手術,他自嘲身上很多器官都更換掉了,全世界還是有很多業主不斷邀約安藤先生做設計,安藤先生請教業主為什麼非他不可?業主說因為安藤先生幾乎器官都更換掉了還能如此活力工作,把設計案交給安藤先生就是最好的保佑。(全場大笑) 可以看見近八十歲的安藤先生依然活力充沛,可以自嘲開自己玩笑。他也提到生病,因此更加珍惜每一天,希望都能夠「元氣」度過。

 

安藤先生分享「時時刻刻保持青蘋果狀態」,無論多少歲,最好都能把自己視為一顆未成熟的青蘋果,而不是一顆熟透的紅蘋果。因為只有這樣,才能夠保持未成熟的心境,這樣就就能夠依然年輕、天真、精力充沛。因為當人變得完全熟悉老練後,覺得自己方法最好,那時將無法再學習任何新東西。或是要開始學習「讚頌失敗」,嘗試可能以失敗告終的事情,都可以讓自己有些新學習與新看見。看著近八十歲的安藤先生依然抱持這樣的挑戰者心態,我內心暗自佩服與自我反省,是否有些時候因為身心負擔而停止前進,或是給自己太多的藉口呢?

 

然後話鋒一轉,安藤先生提到改變了原來都是工作填滿的生活方式,雖然同時有35個世界級案子在進行,但都是上午工作,而下午就專心閱讀,正因為生病造成的困擾,反而有時間閱讀得到更多的啟發,所以他有感而發,壞事不是只有壞的一面,也會有好的一面,端看我們怎麼思考。我從這感覺安藤先生變溫柔了。過去有機會在Youtube看他的專訪,覺得比較「競爭」,但這次反而讓我看到「和諧」,可能是歲月催人老,也可能是安藤先生視野看到的境界不同。


安藤先生提到他小時候家境貧窮,沒有太多資源,但只要努力都能夠實踐夢想,藉此勉勵在座的我們往夢想前行。我記得他曾經在一場演講中提到「這樣的我之所以可以存活到今天,一個既無學歷在社會上也沒有成績的年輕人,都是承蒙那些只因為"這個人滿有意思"之類的理由,就願意把工作交付給我,傳承了古老美好品德又"很有勇氣的大阪人"。拜那些人所賜,我才能一邊做事,一邊學習建築。

 

安藤先生也提到他開始建築師事業的第一個作品,是一間老屋改建,委託人原本只有夫妻兩人,後來在施工過程中,太太懷孕,還一次懷了雙胞胎,委託人就怪罪安藤先生,因為安藤先生也是雙胞胎的關係,最後安藤先生就把該住宅買下來,並將附近的土地整合做後續增建。安藤先生覺得局勢變化在所難免,在變動的過程中,做任何事都要想到下一步,這樣才不會顯得慌張跟窘迫。

 

安藤先生提到100歲,人一生只能活一次,要「元氣」活著,就像圓點女王「草間彌生」一樣, 就算到了九十歲,依然思緒清晰充滿能量,亞洲是一,地球是一。

 

令我印象最深的是安藤先生提到直島,安藤先生說到當初他接下直島的建築設計委託其實很掙扎,因為當時直島是一個荒蕪的海島,這個計劃案的業主福武總一郎有一個強烈的願望,就是要讓這個荒廢已久的直島恢復自然,並將其建成令世界刮目的自然和文化的小島。安藤實地考察了直島,雖然事前對當地的情況已經有所瞭解,但是當我踏上這個小島時,還是對其在交通上的不便和超乎想像的荒廢的自然條件而感到震驚,甚至由此開始對這個項目的成否持有十分懷疑的態度,覺得福武先生癡人說夢。

 

福武先生跟安藤忠雄先生舉一個例子,那就是神戶市的六甲山,在一百年前幾乎都是光禿禿的一片,但是經過一百年的規劃植被,目前已經是枝繁葉茂的山頭,我們做的是百年計畫,六甲山可行,直島為何無法呢?在福武先生強烈熱情的感染下,和作為一個建築師義不容辭的義務和使命,安藤先生下決心接受這個荒島上的設計委託,也才有後來揚名國際的瀨戶內國際藝術祭。我只能說福武先生是視野宏偉之人,見凡人所不能見,堅持凡人所難堅持。

 

安藤先生說明福武先生在直島買下了一處百年老宅,委託安藤先生改建成博物館,目前正式名稱為Ando Museum安籐美術館。因為福武先生說我們沒有編列經費維護,所以要請安藤先生設計成「不用水電」的博物館。看到實際照片,可以看到安藤先生的設計巧思一覽無遺,目前安藤博物館陳列許多安藤先生在直島上的建築資料回顧,也有幾個模型展示,可以讓大家細細品嚐建築巨擘安藤先生的建築思維與哲學。

 

後來安藤先生舉了很多他被委託的國際建築範例,包含在歐洲威尼斯要做清水模建築困難重重,光要運送水泥車就是一大困難,有些歐洲建築都是百年以上古蹟,如何不影響古蹟卻又加入新元素,像是在古蹟中再擺放一顆蛋型建築或是方型清水模建築。大家都跟他說不可行,但安藤先生自嘲這時候語言聽不懂反而溝通比較順暢。謝謝這些業主的支持與信任。

 

安藤先生也舉了許多台灣業主的範例,元祖集團在中國二十萬平方公尺的建築委託,震旦行最新科技博物館,龍巖人本光之殿堂,亞洲大學美術館等等,都是安藤先生嘔心瀝血之作。當大家都希望「獨一無二」的設計,安藤先生用自己為例,最後依然期勉大家要讓自己保持青蘋果的心態,努力去看新事物並從中得到新啟發,才能夠讓自己不斷有新想法,新作法。最後,安藤先生也希望自己能「元氣滿滿」活到一百歲結束了這場演講。最後,驚喜得知安藤先生還有一波簽書會,在滿滿人潮中排隊,非常幸運獲得大師簽名,而且是最後一本,真是太幸運了!

 

以下附上這次安藤忠雄先生演講的視覺紀錄重點,也希望大家能從這些文字紀錄稍稍彌補昨晚未能親身蒞臨現場的缺憾。

S__303106.jpg

arrow
arrow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趙胤丞 的頭像
    趙胤丞

    胤嚮筆記

    趙胤丞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