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當正常的傻瓜>

奚愷元 著

久石文化 出版
別當正常的傻瓜  

每日一曲   <傻瓜就是我>

http://www.youtube.com/watch?v=SiquCrM-sEY

 

 
導讀心得:
To be or not to be, that’s a question. 人是理性還是非理性的?時有爭論,但沒結論。大家都能找到資料佐證,證得人原來這麼複雜。透過這些有趣實驗,我們可以更加了解原來我們是這樣做決策的,了解了背後的機制後,不免慧心一笑。看完這本書,下次遇到類似狀況就可以辨別摟,這樣在別人眼中,你就非常聰明了。推薦!
 
胤丞閱讀後找出幾個很有趣的點來分享:
 

1.     正常人通常有心理帳戶陷阱,他們在心裡對每一枚硬幣並不是一視同仁的,而是視他們來自何方,往何處去而採取不同的態度。你應當避免人為地設置心理帳戶,而把不同用途或不同來源的錢分開來。你應當讓財富在你的心理帳戶之間相互流通。收入的心理帳戶:
   甲、視收入來源,收入時間分置不同帳戶。
   乙、收入來源不同導致消費傾向和風險態度大不相同。正常人通常傾向於把賭博贏來的錢花費掉,而把賺來的錢存起來。
   丙、大錢小花,小錢大花。正常人通常在拿了一大筆收入的時候不願意花錢,而在有一筆較小收入的時候,反而容易把這筆錢花光。如果你想少幾分正常,多幾分理性,你應當控制自己,不要頻繁地查看自己的投資帳戶。
   丁、採用換位法,換個角度看問題,看看自己的決策是否和原來一致。

 

2.     當我們想購買某樣東西,衡量的是該物品給我們帶來的效用和它的價格,然後看是不是值得購買。可是在我們做購買決策的時候,往往會收到交易效用偏誤,比例偏誤和適應性效應的影響,從而做出不理性的消費決策行為。
   甲、正常人通常在交易中會受到無關參考值的影響,過多考慮參考價格和商品實際價格之間的差額。如果你想少幾分正常,多幾分理性,你應當只考慮商品能夠給你帶來的真正效用和你位此所付出的成本。(簡單來說,就是性價比CP值)
   乙、正常人在消費時,通常更加注意優惠的比例而不是絕對值。如果你想少幾分正常,多幾分理性,你應當只考慮所能得到的優惠數額,以及你為獲得優惠所花費的成本。
   丙、正常人往往忽視了適應性效應,對物質的東西看得過重。如果你想少幾分正常,多幾分理性,你應該意識到自己對物質性東西的適應性,多花點錢在和精神相關的東西上。
   丁、如果你想少幾分正常,多幾分理性,你應該僅僅考慮某件事情本身的成本和效益,不需要也不應該考慮已經付出的成本。
   戊、如果你想少幾分正常,多幾分理性,你對是否買進或者賣出某支股票,應當考慮這個股票未來的走勢,你對風險的承受度,其他備選投資方案的情況和你目前所需的現金,而不該注重當初的買入價和現價之間的差異。

 

3.     你愛冒險嗎?
   甲、正常人在面臨獲得的情況下是風險趨避的。
   乙、正常人在面臨損失的情妄下是風險偏好的。
   丙、正常人對得失的判斷往往根據參考點決定。改變參考點就能改變人們對得失的判斷,從而改變他們對風險的態度。
   丁、低標準的目標往往使人謹慎行事,高標準的目標往往使人敢於冒險。
   戊、正常人通常是損失趨避的。

 

4.     傳遞消息的藝術:
   甲、應該把幾個壞消息同時公佈於人。
   乙、應該把幾個好消息分開公佈。
   丙、大大的好消息和小小的壞消息要同時公佈。
   丁、大大的壞消息和小小的好消息要分開公佈。
   戊、好壞消息的分分合合可以影響人們的高興程度。

 

5.     得失不對稱:
   甲、正常人在失去一件東西時的痛苦程度,要比得到同樣一件東西所經歷的高興程度更大。
   乙、原賦效應(endowment effect):正常人對於同樣一件東西,往往在得到時覺得不怎麼值錢,而一旦擁有後再要放棄時就會感到這件東西的重要性,索取的價格要高於不擁有時購買它所願意支付的價格。
   丙、正常人在改變現狀時的損失趨避,所以會易於滿足現狀。
   丁、正常人往往注意到一般意義上的損失,卻對未得收益不夠敏感。正常人往往不夠注意未得收益。
   戊、把一件事情描述成,可以有效地改變人們的選擇。

 

6.     定錨效應:
   甲、正常人往往受定錨效應的影響,並且不能做出充分的調整。
   乙、如果要在談判爭取到報價的有利情況,應該遵循:
                     i.            爭取先開價。
                    ii.            開價越極端越好。
                   iii.            在開價前先提醒對方所開之價是荒唐的。
   丙、正常人受到代表性經驗法則的影響,常常忽略事前機率。
   丁、正常人在做決策的時候,總是看著某個資訊更具有代表性就主觀地認為這個資訊正確的可能性很大。
   戊、正常人受到代表性經驗法則影響,往往會錯誤估計小樣本事件的分佈。
   己、什麼東西越明顯,越突出,越容易搜尋,越容易想像,在你頭腦中占的比例就越大。

 

7.     你有自知之明嗎?
   甲、正常人通常都會過於自信。
   乙、正常人通常對計畫過於樂觀。
   丙、正常人通常由於過於自信而在金融市場上交易過於頻繁,損失過多。

 

8.     多一定比少好嗎?(比較評價vs單獨評價)
   甲、正常人在單獨判斷時,往往會被那些容易評價但不是特別重要的特徵所影響,從而做出失誤之舉。
   乙、在單獨判斷時,正常人往往會受到極端個別案例的影響,而忽視基於大樣本的更科學可靠的統計資料。
   丙、如果你想少幾分正常,多幾分理性,你不能忽視統計資料,應儘可能地尋找可比較的參照資訊,將難評價的因素變得容易評價些,從而使你的決策更理性。
   丁、與競爭對手比較的具體原則:
                     i.            如果我比競爭對手強,應該爭取被比較評價。
                    ii.            如果我比競爭對手弱,應該避免被比較評價。
                   iii.            如果我和競爭對手都強,應該避免被比較評價。
                   iv.            如果我和競爭對手都弱,應該爭取被比較評價。
                    v.            如果在難評價特徵上我強於對手,但在容易評價特徵上不如對手,則應該爭取被比較評價。
                   vi.            如果在難評價特徵上我不如對手,但在容易評價特徵上強於對手,則應該避免被比較評價。

 

9.     你想讓員工與朋友更加開心嗎?
   甲、送禮的時候,在一個不太昂貴的禮物類別中選擇一個比較貴的禮物,要比在一個比較昂貴的禮物類別裡選一個比較便宜的禮物,收到的效果更好。最好的禮物應該是吃不掉,用不掉,送不掉也扔不掉的東西。
   乙、說要的不如想要的。送禮人並不是真正為了使收禮人得到最大的效用,而是為了使自己的地位在收禮人的心目中得到最大程度的提高。經濟學意義上的效用大並不代表心理學上的高興程度大。
   丙、你應該把人們想買卻不捨得買,或者想買卻不好意思買的東西送給別人作禮物或作為獎勵。
   丁、獎勵或送禮的時候,最好不要讓接受獎勵或禮物的人自己選擇。
   戊、人們做事往往是出於自己的內在動力,而一旦與獎勵掛勾,就變成了一項經濟行為。所以給小獎反而不如不給獎。懲罰也是如此,小懲罰反而不如沒有懲罰。
   己、晚說不如早說:在期待的過程中,讓員工的快樂最大化,從而增強激勵效果。讓朋友在期待的過程中提前享受到禮物所帶來的歡愉。
   庚、一次送不如兩次送:如果你打算給別人兩件禮物的話,那麼最好兩次給。
   辛、公開與不公開:薪資最好還是不要公開,以避免員工互相比較而心理不平衡,也就不必用漲薪資的方式來進行協調,因而避免了整體薪資標準的提高。漲薪資不如發獎金給員工帶來的快樂大。同時,發獎金有比較大的迴旋餘地。獎勵或送禮的目的並不是真正給對方最大的效用,而是要讓對方開心,並且感謝和記住你。

 

如果你喜歡這本書,歡迎至網路書局購買歐

<別當正常的傻瓜>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趙胤丞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