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胤嚮筆記321《員工廢,都是你管太多!》

  • 5nVAUaM_ZTmqGBnLwGJHoQ.jpg
  • 作者: 飯野謙次 新功能介紹
  • 譯者: 李友君
  • 出版社:樂金文化新功能介紹
  • 出版日期:2020/01/22
  • 語言:繁體中文

 

每週一曲:Can't stop the feeling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ru0K8uYEZWw&list=RDru0K8uYEZWw&start_radio=1)

 

《員工廢,都是你管太多!》用失敗學的角度著手,就如同 KANO電影當中:「不要想著贏,要想著不能輸」有異曲同工之妙。《員工廢,都是你管太多!》可以看到日本人很多思維方式也都會在台灣的職場出現,很多主管都會抱怨自己很忙,部屬很多會抱怨主管舞台給不大,工作沒有成就感。但其實,雙方可以搭配!就像書中提到假如身為上司的你能夠妥善表達想法,部下也會覺得分配給自己的工作做起來有價值,讓工作順利進行,你和部下都皆大歡喜。這個時代不能再用攻擊部下的方式(不是物理上的意義,是精神上的),讓對方朝自己想要的方向走,而是要透過跟部下溝通來決定方向。如果不希望自己累死,可以拜讀學習裡面的做法,作為主管不容易,但是很值得的角色!誠摯推薦《員工廢,都是你管太多!》

 

我從書中讀到有感的內容摘要:

 

  • 「失敗學」這門學問中,所教的三現主義是現場、現物及現成見證人。做事故調查、從失敗中學習時,要前往那起事故的發生地親眼目睹(現場),憑肉眼觀察與事故有關的機械和其他事物(現物),跟當事人、被害人和其他直接關係人見面和問話(現成見證人),否則真相就不會水落石出。換句話說,就是儘量在自己心中重現接近真相的樣貌。然而,這樣一來,溝通就相形重要。

 

  • 組織停止思考和個人停止思考的原因相同。組織的原因在於忘記囊括大局的社會正義,偏重我方眼前的利益。而個人會停止思考,則是忘記組織這個大局,偏重自身利益和自我滿足所致。不但自己停止思考,也會導致部下停止思考,這就不好了。無論是組織和個人都會停止思考,而要讓組織溝通順暢,請使用「精確的用語」:詞句不同,認知當然就不同。舉例來說,在日本麻煩的是:日本常用的音譯外來語,有時會跟英文的意思不一樣。由於成長的環境和個人的因素不同,就算是同樣的詞句,每個人的相關認知也不同。即使是前述這些具體的對象,而且溝通過程中以文字記載或用語言傳達,認知也會因人而異。何況是溝通無形的概念和動作時,假如對象又是尚未製造出來的無形之物,認知會一致還真是奇蹟。                            

 

  • 要是能夠建立落實機會高的可行計畫,這個領導者就會受到組織的器重。其次,假如計畫成形,就要傳達給組織內的各個團隊,讓各個團隊擬訂計畫。這是第一次溝通。一旦開始工作後,就會漸漸出現一個個的小成果。這時就需要及時將成果回報給組織階層。這是第二次溝通。

 

  • 組織會不斷產生變化,因此更要保留工作的彈性:在組織當中,說明書是必備的工具。只不過,現代的說明書並非一字不改,必須配合流程的更動靈活變化。就算是人人共享的內隱知識,如果能藉由表述出來而讓大家有更明確的認知,用來維持內隱知識的腦細胞就可以從這項工作中解脫,讓大家有更多餘裕來設想新的點子。我認為,即使是被自己視為常識的事項,也要堅持明確記錄下來,這正是防止溝通失誤的正面行動。                                   

 

  • 工作目標要簡潔明確,更要激發團隊鬥志:建立目標的方法會依小組在公司當中所處的地位和組織的大小而異。首先重點在於以簡潔的詞句,描述人人都能懂的目標。不過必須注意的是,我們要訂的是目標而不是標語,要是形容得太抽象,就很容易迷失目標。當上司給予的指示不具體,讓經驗稀少的人進行工作時,就很可能會重演過去的失敗,或是在採取行動時忘了安全和品質這些重大的限制條件,如此一來往往會造成事故和醜聞。另一方面,報告要是忽視細節,只為了導出自己想要的結果而強行解釋,也會形成大問題。如果犯了這個毛病,即使是經驗豐富的團隊領袖,也可能錯過早該察覺的商機和失敗的預兆。匯總和解釋資料,另覓方向,是領導者的工作。

 

  • 安全第一,不能確保安全就停車,照理說這些原則早就在組織內部公告周知。但由於遵守火車時刻表也是相關人員的共識,在新幹線已達成數十年零事故的紀錄後,遵守時刻表這個原則,就在忙得團團轉的日常業務當中,不知不覺取代了安全事項的優先順序。

 

  • 管理強化做過頭,就會只顧著遵循管理的流程,讓工作淪為形式。忘記原本的目標,忘記管理是為了什麼而做,這是本末倒置。不應該只靠強化管理來找出隱藏問題,而要意識到,應該藉由改善機制的方式來應對。照理說該有更大的改善空間。

 

  • 失敗學告訴我們,人會「看不見不想看到的東西」。假如不適當的處置和營私舞弊能夠增加眼前的利益,或是避開麻煩的事務,就會「視而不見」。而在重複進行的過程中,對於營私舞弊的感覺將會麻痺,感到理所當然。歷時多年的醜聞和文過飾非就是這樣開始的。

 

  • 有人說,假如組織當中出現失誤時,因為只是微不足道的虛驚事件而置之不理,總有一天會發生大問題。所謂的虛驚事件,指的就是快要出現失誤,卻還沒到那個地步。倘若能在發生小麻煩後抓住大問題的馬腳,就算是運氣不錯了。因此,發生小麻煩也是個絕妙的機會,能夠挖掘背後的大問題,將改革的議題搬上檯面。假如渺小失誤的背景因素是組織根源的大問題,想必改革會伴隨痛苦,修正時也需要花費許多時間。不過,能夠著手改革應該要覺得高興,這是追求成長的組織不可避免的過程。

 

  • 將失敗經驗中獲得的失敗知識,也就是將智慧傳授給別人時,連乍看不需要的枝葉資訊、原本會在抽象化的過程中刪除的東西,都要告訴聽者。教導部下怎麼工作,是為了將這項工作交代給對方,自己則要追求下一個階段。因此不擅長教人工作的上司,永遠都得負擔許多工作,沒辦法踏出下一步。

 

  • 說明書是前人提供的入門指南:說明書不能只追求正確詳盡,還要讓人「看得懂」,相形之下,難懂的說明書和電子郵件,則是站在產品、資訊及服務提供者的角度撰寫,或許是為了追求正確,多半會列出一大堆讀者眼中沒什麼價值的資訊。但是其實很多時候,說明書本身才是失敗的癥結,因為說明書寫得艱澀難解,不符現場的實際情況,才導致遭到忽略。

 

  • 想培育部下能力,記得別急著給「正確答案」:請各位讓部下認識到,你以上司身分提出的需求機能,就是顧客的要求。滿足「需求機能」的解答有好幾種。工作能力非凡的人,就會從這些選項當中抽調出有效率的解答。當然,因為你是上司,照理說應該比部下更擅長推導出有效率的解答。但若因為這樣就把答案統統教給部下,部下就不會成長。尤其是未來打算將工作交由部下辦理的人,更要思考教育的方法。就算這時多少會浪費時間,也要讓部下自己努力看看,這時浪費的時間可以視為是對部下的教育投資,讓他之後能有足夠的能力將這段時間賺回來。整個團隊的風評,等於是對你這個上司的風評。要努力逐步減少被動員工,讓整個團隊充滿「先思考再行動的人」。聽命行事不只害你自己的風評降低。要是部下變成「不動腦的人」,麻煩的可是上司你自己。

 

  • 失敗是創意的復健:別把失敗當成負面的事件,要掌握機會產生正面效應,這是前所未有的觀念。只不過,要產生正面效應並非易事。另外,假如發生的負面事件關係到人命,或是會大幅改變人的生活,無法回頭時,就必須真心明白負面效應是無法打消的。首先是具體察覺出不便之處,產生不想做麻煩事的想法。現在人人都在使用的自動開收傘,就是在想到攜帶沉重的行李時要如何單手撐傘,還有該怎樣邊走邊撐傘,才創造出來的。此外還有蘋果的Lightning接頭,將小小的接頭插進去之前不必先看一下接頭的前端。成功的關鍵就取決於能否察覺到每個人都感受到的不便。發現失敗,正是不便和紕漏直接出現在我們面前,讓我們加以改善的機會。這時不應該猶豫不決或四處追究責任,而要認真設想不讓失誤重演的機制、變化及創新。

​​​​​​​​​​​​​​

arrow
arrow

    趙胤丞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