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胤嚮筆記307《決策的兩難》

2014941623233b.jpg

  • 譯者: 馮克芸
  • 出版社:天下雜誌
  • 出版日期:2019/08/02
  • 語言:繁體中文

 

每週一曲:抉擇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IDN1mzxnnZY)

 

《決策的兩難》原文版這本書是2009年已出版,現在天下雜誌推出十週年紀念版,真的時光飛逝。我記得當初在出國前念MBA有讀到,但現在十年歷練讀起來感受完全不同。更可以從書中文字感受到自己過往決策的盲點,以及如果再來一次,我可以用整合思維做出什麼樣的決策與行動,讀這本書不難,難的是如何實踐與覆盤。
 
這幾年接觸了系統動力學,正是系統思考與整合思維很重要的環節項目,未來只會有越來越多複雜兩難的問題,如何運用整合思維與智慧,找出更有效率的方式前進,也是未來職場工作者須要開發的重要技能。誠摯推薦《決策的兩難》!
 
以下是我閱讀整理的相關重點內容:
 
  • 整合思維是面對兩種對立概念,不會選擇兩者之間二擇一,而是興奮如何從這兩個對立概念之間提供一個解決方案。方案,不僅包含原選項的元素,而且比原始這兩個選項更卓越。

 

  • 我們會在心裡描繪出因果關係圖,之後就會進入旅遊行程的決策結構。無論做什麼決定,我們都會透過以下方式做出抉擇,列出考量重點在心中描繪出個重點之間的因果關係,因果關係排入,會產生特定結果的決策架構中,接著梳理問題的解決方案。

 

  • 當考量重點,因果關係和決策結構都不同時,就會得出不同的結果。為了確保旅館的整體營運,始終聚焦與優質的顧客服務。 夏普宣布四季飯店沒有客服部門,四季飯店不讓顧客服務成為單獨的部門,也就是說,提供顧客優質服務是每個員工應盡的責任。

​​​​​​​

  • 整合式和傳統思維,第一個差別就是整合思維,對於什麼是考量重點,採取更寬廣的看法。考量重點越多,問題會變得越混亂,但整合示威者並不建議。事實上整位置違者喜歡複雜,因為這樣就可以確保他們沒有誤刪任何關鍵資訊。 仍以考量整體問題。他們歡迎複雜,因為最佳答案往往來自於複雜,而且他沒有自信,不會迷失,在過程中,最終能找出清晰的解決方案。整合思維者的第二個差別在於他們不怕考慮多方向、非線性的因果關係。 反核示威者。傳統示威者的第三個差別在於決策的結構。 整合思維者不會把問題拆成幾個獨立部分分別解決,他們在解決問題明確掌握問題的整體,最後,整合思維者不會落入陷阱。例如,在沒有考慮製作成本的前提下,就開始設計產品。而是在設計產品的同時考量產品是否值得製造。第四點是最後一項的差異,就是整合思維者在衝突對立時尋找創新解決方案,而不是接受不完美的妥協。要找出這樣的解決方法,往往更花時間。外人看起來,可能認為決策者太優柔寡斷,但不滿足於妥協與傳統選項,才能創造出最具優勢的創新解決方案。

​​​​​​​

  • 我們會過濾外界的資訊部分,原因在於要保護頭腦。人腦中處理資訊的部位是視丘,如果視丘受損,大埔感官資訊就會大量灌錄,那是令人無法負荷的龐大資訊。而且順帶一提,這似乎是精神分裂的原因之一。剛剛資訊超載,超出身體的負荷,病患的探究系統就開始失利,概念系統開始分裂,那可是很不妙的現象。

​​​​​​​

  • 所有的情況都會有幾種選項,但如果進行系統性思考,即使是複雜問題,只要找出系統次系統、次系統下的子系統,盡可能釐清各系統間的關係,就可以看到一道曙光。知道如何走出困境,如何應用邏輯系統架構。我不認為複雜問題有那麼糟。

​​​​​​​

  • 每個人認知系統,知識系統的最頂層就是一個人的觀點、觀點定義你看待外界的方式,也是你看到自己在世界的定位。我們通常把自己的觀點視為理所當然,也就是我們是誰,但是我們卻忽略了自己的觀點,決定的自己,對於事情應該是什麼樣子的假設。常常以為我們對現實的解讀,就等於現實。但因為我們把自己的觀點視為理所當然,讓他引導我們理解周圍的世界,並且根據這些理解採取行動。我們很少意識到自己的觀點和假設,導致我們更難抗拒或改變。

​​​​​​​

  • 知識系統的下一層,就是我們可以用來思考和理解世界的工具,你的觀點會決定你選擇那些工具來累積知識。工具,可以是正式的理論建立好的純真也可以是經驗法則。理論、流程、經驗、法則都是有效的工具,少了工具,每次遇到問題都必須從頭開始應付。理論流程,經驗法則可以幫助我們便是問題,將問題分類,並且應用過去累積的工具解決新的問題。而經驗會形成最實用、最具體的知識。

​​​​​​​

  • 當我們產生某種經驗遠低於其他經驗 有哪些基本特質,可以作為個人知識系統的基礎呢?現在將六種特質摘要如下:
    1. 現存的各種模型不代表事實,只是我們對世界的詮釋。
    2. 互相對立的我想,並不可怕矛盾,反而是能夠讓我們善加利用的著力點。
    3. 現行的模型並不完美,一定有更好的解決方案,只是還沒出現。
    4. 我有能力找出更好的解決方案。
    5. 我能面對複雜的情境,找出方法釐清問題。
    6. 我給自己足夠的時間創造出更好的解決方案。

 

胤嚮筆記Blog:http://yinchengchao.pixnet.net/blog
胤嚮筆記臉書粉絲團:https://www.facebook.com/groups/478926965478177/?fref=ts
好書連結:https://reurl.cc/4ZoKY
天下雜誌俱樂部:https://www.facebook.com/cwbookclub/?fref=ts
今周學堂:https://www.facebook.com/btbizclass/?fref=ts
我讀網:http://books.cw.com.tw/
arrow
arrow

    趙胤丞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