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里斯。安德森 著
連育德 譯
天下文化2013年05月02日出版
導讀心得:
有了3D列印技術,人人是自造者,人人都可以是Philippe Starck。看完以下影片,你會有不同感受。
3D製造真的頗吸引人,製造權重新回到一般人手上!自造事業可以小規模卻又國際化,就像Square一般,從個人創意數位化(軟體)轉換到原子化(硬體),進而成長到數十億美元價值的公司。3D列印技術,不會完全取代傳統大量製造產業,但會填補特殊小眾市場,真是值得期待!讓我有想學CAD的動力了。然而3D製造技術也會帶來危害,網路上就有人把3D列印技術用來製造槍枝,而且效果驚人,真的是工具沒有好壞,人心才有。
胤丞閱讀後整理出八個重點跟大家分享:
1. 自造者運動的寶貴契機在於:事業可以小規模又國際化,求工藝又求創新,高科技又低成本,小資成立卻又能成就大事。
2. 自造”運動”普及的第一步,必須先有社群,用社群的力量來幫助大家重新學習,等到熟習了這些技能,才有機會成為一個獨立作業的自造者。”運動”是指一個人們協助彼此站起來,逐漸從”母體”中獨立出來的過程。
3. 當代創新思潮的回顧與前瞻:過去十年,重點在於如何以創新方式,在網路上創作/發明與合作。未來十年,重點將是如何把網路所學應用在現實世界。
4. 工廠的定義正在改寫:個人創意位元化à個人創意原子化。實體製造的過程越來越像軟體設計。原本在工廠製造所需的專業,軟體正在一點一滴複製。而競賽拉出人才長尾效應。
5. 蒸汽機的主要效益不在於開拓殖民版圖,而是開發出更多時間。因為花時間精力把構想實踐出來,才能空出時間,如此一來,人又有時間構思如何空出更多時間的點子,形成正面循環。
6. 3D列印的優點:
甲、數位物件儲存。
乙、數位物件傳輸。
丙、更多在地製造。
丁、降低材料消耗。
戊、增加客製程度。
7. 大眾化的威力:把工具交給最懂得使用的人。製造方法要創新,成立公司的方式也得先創新才行。唯有供應練各個環節提高效率,機械化生產才能真正發揮效益。我們把交易成本最小化,靠的是科技,不是地利之便。隨著產品自動化的趨勢越來越明顯,對這些產品而言,勞動力套利的全球思維顯得更無足輕重。公開自造,產品開發反成行銷。
8. 輕量級創新:
甲、打通企業人脈。
乙、問題解決最重要。
丙、先求開放,其餘再說。
丁、主動出招。
每日一曲 世界改變之<改變自己>
http://www.youtube.com/watch?v=Uc0RK3nIOd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