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心智圖,讓你做好AAR

 

這幾年講課有些許累積,有了不錯口碑跟貴人牽線,課程穩穩地上,由衷感激合作夥伴們的支持與肯定,讓我有機會用課程協助學員。只是現在上了不少課程,之前有段時間覺得自己進步少了,請教HR哪些地方還可以調整,往往會聽到的是課程很好,節奏明快。我聽到這樣的回饋一則以喜,一則以憂。喜的是,自己努力備課得到人資夥伴的肯定,憂的是,會不會夥伴是因為人情客套地說。(有可能是我想太多)但我往前看,前面依然有許多座大山,我往後看,後面依然有很多優秀人才加入培訓師產業。我究竟該怎麼做能夠做得更好,更接地氣呢?

 

對於這樣的事,請教幾個資深前輩講師,很感謝貴人們的傾囊相授,雖然幾位前輩的做法都不相同,但有一個關鍵點是一樣的,那就是『資深老師們都會做課程回顧』。

 

在請益的過程中,有個老師則是告訴我說:『生於憂患,死於安樂。』因為在企業內訓會越來越少聽到『真實』的聲音,HR夥伴也不想得罪老師,如果老師上的不好,頂多下次不要邀請就好,但是這個老師因為沒有聽到真實聲音,很難有所進步,所以自覺自己仍有所不足,未臻完美,每次都已學員聽眾為核心重新調整課程內容與深度是絕對必要的。

 

那課程回顧是什麼,要怎麼做才比較適切跟全面性,而不是只是行禮如儀把課程內容瀏覽過一次,我把我過去的方式寫下來,之後我就去Google找尋課程回顧的資料,一打進去映入眼簾的是堆積如山的資料,其正式的名稱為行動後學習機制,英文翻譯為After Action Review,簡稱AAR

 

美國陸軍把AAR定義為:對一事件的專業性討論,著重於表現標準,使參加者自行發現發生了什麼、為何發生、及如何維持優點,並改進缺點。

 

過往我的檢討方式是晚上重新瀏覽投影片,看著電腦投影片檔案沈思,我哪個地方還能夠調整些什麼?但往往只是調整課程投影片設計與細節,因為少了現場學員表情與情境,覺得這樣的檢討不夠到位。那要跟誰學習?王永福老師福哥就是我很好的學習標竿,經常看到福哥分享如何做自我檢討AAR,我也希望持續調整改善自己課程達到完全課程。

 

我剛開始做覺得有點憋腳,後來找到一個不錯的切入角度,跟大家分享:

  1. 內容是否符合學員需求:課程是因為學員存在而存在的,如果學員沒有任何收穫,那區塊對學員就沒有任何價值,學員只是『配合』台上講師,浪費學員時間。這區塊的檢視就可以觀察學員的課後滿意度問卷與現場上課學員反應是否開始拿出手機或是看手錶等等行為展現。如果有類似情況,通常都是課程含金量不足,需要的是濃縮提煉課程精華。
  2. 課程運作流暢與否:上課流暢,心情舒暢。如果上課行雲流水,這對學員吸收都是有很大的幫助。所以我在操作活動時一定會特別觀察學員的反應,是不是會皺眉頭,有所疑惑,指令操作不清楚的情況。我就會先依照我的感受,覺得上得順暢的內容我先瀏覽過,然後聚焦在『上得卡卡的』的地方,然後重新思考幾個角度:
  • 有無其他清晰有趣講法?
  • 有無其他清晰有趣案例?
  • 有無其他清晰有趣活動?

 

但我發現要回顧所有內容不太容易,要把所有投影片走過一次,其實挺花費時間的,後來我找到一個方法,那就是課程當中就開始做AAR,那就是使用心智圖。在上課的過程中,我桌上都會有一張空白的心智圖,便於我上課空檔把目前需要調整的內容記錄下來,而不是用腦袋紀錄,就可以讓我自己非常專注在課程當中。

 

舉時間管理為例,像我之前上到有關時間管理矩陣時,我會先講解時間管理矩陣的由來,以及用重要性/緊急性來劃分,講解四個象限分別代表的意義,之後請學員把未來一週要完成的事情列出來,然後做重要性/緊急性的分類。

 

這樣的課程設計基本上中規中矩,基本上都能收到不錯的成效,但也僅限於不錯而已。如果希望像憲哥福哥一樣完全課程境界,『只追求不錯』這樣的展現明顯是不合格的。我就在思考有沒有更多的可能性,我通常會思考下面三個問題:

  • 我在操作這活動時,學員可能遇到何種困難?
  • 當學員遇到這困難時,可能會有何種行為反應?
  • 當學員有這些行為反應時,我可以做哪些調整改變?

 

我就會在課程當中用心智圖記錄下來,然後當天晚上直接把這張紀錄都檢討完畢,然後把投影片都完成修改,就能夠累積這些微幅調整迭代,一段時間之後,再重新比較兩份不同時間做的簡報,就可以明顯感受到自己的成長。我這樣操作後,就發現課程滿意度穩定產出跟提升,而且備課時間也有所降低,與大家分享。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趙胤丞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