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胤嚮筆記267《未來地圖》

0010808558.jpg

  • 譯者: 黃庭敏
  • 出版社:天下雜誌
  • 出版日期:2018/12/26
  • 語言:繁體中文

 

每週一曲:向著未來(https://www.youtube.com/watch?v=f6Eyu2V4iDs)

 

《未來地圖》我閱讀好幾次,每次都有新發現,因為不是為了書摘而已,而是希望讓自己對於未來經濟全新樣貌,正確地理解與該有的行動,因為我才能夠不空轉地前進。學習用不同眼光看世界,建立開創誘人價值的全新能力,就是你的新機會。我覺得這本《未來地圖》非常吸引我的一點就是讓我知道一心想成為最強,就會有更強的人顛覆你。樂於發現與分享,才是最大贏家。如果你想看到未來,你要看的就不是主流技術,而是要看那些處於邊緣的創新者。通常會出現一家或幾家公司,代表技術的下一個浪潮。解讀這些公司的經驗,可以幫助你繪製未來地圖。從被科技取代與科技協作,具備一流數位素養是未來人才的條件。誠摯推薦《未來地圖》

 

以下是我讀本書有感的重點摘要:

  • 最大的改變還沒到來,在接下來的幾年,每一個產業和組織都不得不透過多種方式努力前行,要不是改變自己,就是消失。

 

  • 馬克。吐溫:「歷史不會重演,但類似事件往往再度發生。」研究歷史,並注意當中的規律,是我在思考未來時,學到的第一課。

​​​​​​​

  • 面對未知的事物,相對於簡單的套用舊地圖,經過訓練的感知力和對未知的開放態度,能夠讓我們繪製出更好的地圖。如果未來已來,只是分佈不均,那就應當找到關於未來的蛛絲馬跡並加以研究,然後問自己,當這些現象成為新常態時,情況會有什麼不同?如果形勢照此發展下去,會怎麼樣?

​​​​​​​

  • 思考下一代網路商業模式,思考本質,才能掌握新浪潮。要做對策略選擇,避免產生數位佃農。在理解未來的時候,要從引力核心的角度去思考,不要老是想著用嚴格的界線來框定範圍。想讓未來經濟比現在好,就要找到新方法來擴增員工能力,給他們新技能讓他們擁有新機會。想法比比皆是,重要的是實行。因為未來不是想像出來的,是創造出來的。

 

  • 簡單去中心化的系統,比複雜中心化的系統更能孕育新的可能,因為簡單的系統能夠更快進化。在簡單規則的大框架內,每個去中心化的組件都能找到自己的適存函數。表現更優的那些組建得以繁衍和擴散,而表現不好的則會被淘汰。

 

  • 每個問題的反面都是機會:團隊要承諾的是成果,而不是他們達成目標的方法。新一代網路平台是資料平台,而政府往往是那些資料的重要來源。對政府來說,有了活絡市場,就有繁榮經濟。

 

  • 人工智慧最重要的問題或許並不在於新演算法的設計,而在於保證我們訓練人工智慧的訓練資料沒有內在偏差。

​​​​​​​

  • 在真相還沒來得急把鞋帶綁好之前,謊言早已傳遍半個地球了。假新聞是網路商業模式中最醜惡的一面。我們是我們力圖去理解世界的一部分,在塑造我們參與的事件裡,我們殘缺的認知扮演著重要作用。引用來源和來源連結,更容易核實一種說法是屬於人觀點還是經過詮釋,以及由誰提出,這應該是所有報導的黃金準則。

 

  • 我們相信一個系統,但我們卻不理解該系統的決策方式。市場體系不需要任何中央調控,不管是大自然的產物,還是人類智慧的結晶,其商品與勞動力的定價,以及買賣雙方的媒合,都是由亞當斯密的經典隱喻無形的手來調控的。

 

  • 葛哈德法則(Goodhart’s Law)任何指標一旦成為政策制定的依據,過不了多久,勢必失效。

 

  • 金融體系已經不再為實體經濟服務,而只為自己服務,這正是經濟成長期放緩的最主要原因,但沒有人意識到這點,沒有人深入探究過。

 

  • 資訊不對稱,權力就不對等:目前經濟遊戲只在極少數玩家眼中充滿樂趣,而在大多數人眼中卻越發苦澀。

 

  • 我們要玩好商業遊戲,就需要以人為本。遠離金融賭場,做真正的生意,真正的企業是會賺錢的。平台必須承諾致力於合作夥伴生態系統的健全和永續發展。這不僅是理想主義,更是關乎對自身利益的正確理解。在思考工作的未來時,理解在哪裡創造價值和在哪裡獲得價值同樣重要。

 

  • 在需求無處不在的世界裡,出現了大規模的非正常失業,伴隨而來的是不穩定的政治和前途未卜的商業。明日的新工作,可能不會以我們熟知的形式出現,因為很多問題待解決,人類不怕沒差事做。

 

  • 在機器生產的商品成本不斷下降的同時,只有人類才能做的事應該更有價值,而非更不值錢。我們應該按照新地圖前進,更重視而非忽視人的付出,賦予關懷應有的經濟價值。

 

  • 社群媒體也為越來越多的字媒體創作者創造了就業機會。也許正確答案不是沿用傳統方式將創意變現,而是建立一種全新的經濟。現狀並不值得死守,我們總是傾向捍衛既有一切,但我們必須為更好的事物而戰,為還未見過的而戰,未必須創造出來的而戰。

 

  • 生產力每一次出現進步,都源於人類和機器的搭配,使我們不用耗費更多的勞動力/能源/材料,卻能獲得更多的產出。正式生產力的加速和累積,造就了現代世界的財富。

 

  • 從學以致用到用以致學,高學力比高學歷更重要。用以致學,學習是當務之急。不論獲取新知識的技術和方式如何變化,總有些事情是不變的:
    • 人需要基本知識,最起碼要能正確提問和接收新知識。
    • 人需要互相學習。
    • 人在動手解決實際問題,尋求他們需要的知識時,學習效果最好。
    • 人在投入自己著迷的事情,甚至願意犧牲個人時間來學習,而不只是出於工作需要時,學習效果最好。

 

  • 當你帶著目標做事,知識就是工具,你找到了,學會了,就真正擁有了它。隨需或許資訊的能力,是新一代學習的關鍵。當新技能變成平常技能,逐漸變得益於被大眾學習和實踐時,才開始真正影響到生產力,並反映到人們的工資和收入。新技術給企業帶來的優勢,取決於他們訓練員工/改變工作流程來適應新技術的能力。

 

  • 先思考什麼最重要:做對自己來說重要的事,而不是為錢工作。渴望比今天更好的明天。不確定環境下,如何制訂穩健策略:隨時準備好,一切就泰然了。要記得,情境規劃的目標不是要確定什麼會發生,而是要擴展思路,去想什麼可能會發生。

 

  • 讓人類失去工作的不是科技,而是我們如何運用科技的決定。

 

arrow
arrow
    文章標籤
    未來地圖 天下雜誌
    全站熱搜

    趙胤丞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