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動人心~全球大師的演說技巧> 佐佐木繁範 著
導讀心得:
這本書對於演說技巧提供了大致架構,裡面整理的問題,我覺得很適合演講者做初階問題彙整的參考書,可以比較有效率!
胤丞閱讀後整理出七個重點跟大家分享:
1. 準備演說的過程:
甲、製作演說的核心:
i. 理解對方(也就是要事先與主辦者討論的相關事項):
1. 有關於演說場合:
甲、演講場合/主軸為何?
乙、主辦者是誰?要透過本次演說達到那些目的?
丙、主辦者對於演說者的期望為何?
丁、演說者與主辦者的關連性為何?有哪些注意事項?
戊、日期/地點為何?
己、演說時間為幾分鐘?
庚、是否有聽眾提問?
辛、演說前後是否還有其他人的演說?是誰?主題為何?
壬、跟之前的場地是否相同?之前的演說人是誰?發表內容為何?
癸、會場狀況如何?
2. 有關於聽眾:
甲、聽眾是誰?有哪些特徵?當不同特徵的人處於相同場合時,各構成比例多少?該所訂哪些族群?
乙、聽眾想聆聽的內容為何?
丙、針對前項,一般常被提起的事情為何?
丁、該如何滿足聽眾的期待?
ii. 縮小訊息(訊息就是說畫者強調自己的主張):
1. 主要訊息:透過整體演說傳達給聽眾的單一想法
2. 次要訊息:補充重點,是具體的複數想法。
乙、有效地組織說話結構:
i. 整體構成與主體(簡潔有力,要讓聽眾容易理解的結構與順序)
ii. 引論(透過引論吸引聽眾注意)的目的:
1. 掌握聽眾的關注
2. 與聽眾心靈相通
3. 闡釋主題與方向
4. 傳達對於主辦者與聽眾的感謝之意
iii. 本論(本論的基本形式):
1. 重點提示型:引導結論主張與說明加以組織化,並經過整理與解說,針對某主題提出簡單的意見或說明時最有效果。
2. 問題解決型:針對聽眾所關心的議題,依照聽眾的思考模式所展開的形式,在說服聽眾或提倡某種行動特別有效。
3. 故事型:主觀性地講述曾經發生的故事,並依照時間順序來發表,容易引起聽眾共鳴,在分享經驗談與從中獲得的啟示時特別有效。
iv. 結論(讓人記憶深刻的結論):會改變演說的整體印象
丙、製作演說稿並演練,接著正式上台:
i. 演練
ii. 台上互動(台上動作與問答)
2. 演講稿是創造”感動”的關鍵。要讓台下的聽眾”聽懂”,而非”看懂”。(關於聽眾導向很棒的說法!)
3. 演說與簡報的差異(用為了傳達情報與訊息時的著力點為何來做區分):
甲、演說:透過聲音話語將思想傳達出來。
乙、簡報:自我表現,沒有限定手段與目的。
4. 主角是演講者,而非投影片:當我們回到原點思考,我們為何要進行演說呢?因為是重要的內容訊息,所以才希望能用自己的聲音來傳達,可是說話者卻讓聽眾注意力分散,就本末倒置。因此,如何讓說話者與聽眾有所溝通互動,統整想到傳達的想法與話語,並運用自然的肢體語言來表現,才是演說的王道。如果遇到口語難以表達的情報,才是投影片上場的時機!切記!
5. 古希臘哲學家亞里斯多德提到若要在演說時打動人心,需要具備:
甲、信賴(懷抱誠意):要站在聽眾的角度懷抱著誠心。
i. 選擇主題:對於主題擁有豐富的知識與經驗。
ii. 相信內容:對於自己談話內容表現出十足的信念。
iii. 對於聽眾的心意:
乙、邏輯性(簡潔易懂)
i. 訊息明確
ii. 確實的演講結構
iii. 每一句話都具有合理的理由
丙、熱情(訴說情感)
丁、而聽眾要先對演講者產生信賴後,才能創造邏輯性與熱情!
6. 上台前的心理準備:
甲、要讓自己平靜下來:站在聽眾的立場就能感受到他們的心情。
乙、用心準備演講原稿就像是護身符,可以讓自己放心,但是到台上演講時,就不要受到稿子限制,自在地演說。
7. 對自己的期許:被稱讚”真是精采的演說”+”連這些問題都未我們解答的感謝心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