胤嚮筆記330《人生有所謂,決斷無所畏》

購買連結:https://reurl.cc/OkVY0y

 

推薦閱讀這本書《人生有所謂,決斷無所畏》

 

我有幾個理由跟大家分享:

 

我覺得大家該讀這本書的第一個理由:你想要什麼樣的人生就要自己去追求!

 

如果沒有想要的慾望,又怎麼能夠自我求進步,往前邁進呢?這讓我聯想到之前閱讀日本趨勢專家大前研一先生寫的《低欲望社會》,什麼是「低欲望社會」?有幾個觀察特徵:

  • 年輕人薪資漲幅低,不願背負風險。而現在自有住宅的人,不是請父母幫忙出錢,就是改建父母的房子。
  • 晚婚化、少子化,人口持續減少,導致人力不足;另一方面,又面臨人口超高齡化的問題。年輕人負擔大幅度增加,也使少子化情況惡化。
  • 喪失物欲、成功欲,對於「擁有物質」毫無欲望。
  • 最近台灣的儲蓄率跟儲蓄金額又再創紀錄,超過40%,所以說明在台灣社會不是沒有錢,而是做不少風險規避,只是有高額準備金,卻未能有效運用資金,貸款利率低也沒人想借,無論是貨幣寬鬆政策或公共投資,無法提升消費者信心,撒再多錢也無法有效改善經濟。

 

這樣的環境不容易,但並不代表無法突破,把自己期待的人生想清楚,努力往心儀方向前進,就不會一直有糾結人生。

 

我覺得大家該讀這本書的第二個理由:回到本心初衷,幫自己釐清心之所向!

 

現在職場工作者多是蠟燭多頭燒的局面:家有老小、工作繁忙、工時長,常常覺得自己能量消耗殆盡,隔一天又一樣的日子無限迴圈,有時也會覺得何時有盡頭。但不論如何,還是要回歸自己身上,為什麼要這麼忙?也是因為要先找回自己的初心,才能夠知道自己這麼做的理由,做這些事情不就是為了幫助我們更靠近目標嗎?讓抉擇回到本心跟理智,而不要讓逃避問題變成一種慣性。像是作者提到遇到人生卡關且無法抉擇的處境,學會先放下高昂的情緒,理性回到本心與初衷,幫助自己釐清心之所向。

 

我覺得大家該讀這本書的第三個理由:照顧好自己成為優質個體,然後才有能力成為優質協作者照顧他人。

 

本書後半段談到很多與人溝通的場景案例,與同仁、與部屬、與老闆、與家人等等,畫面都歷歷在目,因為這也是一般人都會遇到的情境,裡面有很多觀念金句我都非常認同,像是「依賴會讓人失能,也浪費了才能」。在這麼多身份當中,如何做到《被討厭的勇氣》中所提到的阿德勒心理學「客體關係分離」,想解決人際關係的煩惱,就要區分什麼是你的事情,什麼是我的事情。我只負責把我的事情做好,而你也要負責把你的事情做好。評價這是誰的事情有一個簡單的準則,就看行動的直接後果由誰來承擔。我們拯救不了別人,我們只能改變自己。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趙胤丞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