胤嚮筆記327《奇才:揭開擁有非凡創造力的祕密》

95764000_639093410005875_2117605179724398592_n.jpg

  • 作者: 梅麗莎.席林
  • 譯者: 陳珮榆
  • 出版社:樂金文化
  • 出版日期:2020/05/06
  • 語言:繁體中文

 

每週一曲:愛上現在的我(https://www.youtube.com/watch?v=KvwY9DN7LxY&list=RDKvwY9DN7LxY&start_radio=1

 

我身為一個平凡人,總能在身旁發現令人讚嘆誠摯的天才,不是比較,相反地,帶有極大的欣賞。閱讀別人的故事,吸收別人的經驗,活出自己的故事。《奇才:揭開擁有非凡創造力的祕密》書中提到的歷代奇才,總是有著對於事物基礎追根究底的精神(科學辯證),對於自己熱愛事物的沈迷(熱愛遠大於平庸),對於信仰夢想的堅定(遠大目標),如果你希望從歷代奇才提煉出適合自己的創造力前進,誠摯推薦《奇才:揭開擁有非凡創造力的祕密》

 

以下是我從本書閱讀有感的重點摘要:

 

  • 疏離感也可能自我強化:那些認為自己無法與人相處融洽的人,可能會因為害羞或害怕遭到拒絕而在社交上選擇孤立。他們可能無法發展能夠在社交環境下輕鬆自如的技能,也可能是經歷過失敗的社交經驗,導致他們進一步退縮。其他人可能具有優秀的社交技能,但只在特定場合上發揮(賈伯斯和愛因斯坦都具有非凡的魅力,同時也以超脫和反抗社會規範的個性而聞名)。這類人可能習慣用自己的方式做事,對他們來說,遵從他人的結構或慣例是件很難且惱人的事。從積極面來看,他們也可以學會享受和有效利用獨處時間。

 

  • 在看到這群傑出成功的人輟學之後,許多人會以為教育與他們的成功無關,甚至是成功的絆腳石,但事實並非如此。我研究的所有突破性創新者都在自我教育方面投入大量的精力時間,他們對知識有強烈的渴望,只是他們選擇按照自己的節奏,而非老師的節奏。他們會潛心鑽研一個主題,或是廣泛涉略多個領域,而非遵循教學大綱的途徑。即使他們不愛上學,但內心深處有一股真正熱愛學習的動力驅使他們前進。

 

  • 從心理學家對於腦力激盪的諸多研究來看,更強化了獨處對創造力的益處。自從亞歷克斯.奧斯朋(AlexOsborne)在他極具影響力的《應用想像力》(Applied Imagination)一書中指出:「一般人與團隊合作時所能想到的點子數量,比獨自工作時能想到的數量多一倍。」統整這些研究顯示出,腦力激盪小組會降低創意性成果,因為我們在與其他人談話時容易喪失自我的想法,也會因為擔心別人的看法而無法提出具有新意的想法。

​​​​​​​

  • 保持疏離感有好有壞。從正面角度看,疏離感可以讓人擺脫傳統與典範的束縛,使人更自由的追求更多原創的思想與活動。典範像是科學中前人常走的老路,可以加快你沿著已知軌跡前進的腳步,卻可能阻擋你在環境中朝更新穎的方向探索,因而流失了許多探勘祕境的機會。從負面角度看,疏離感會造成精神上的痛苦。

​​​​​​​

  • 在理解疏離感所帶來的益處與代價之後,以下是關於培養個人、家庭及組織創造力的重要涵義。第一個也是最直接相關的啟示是保有獨處時間:如果我們要尋求創意思想,在參與協作之前先給個人獨立作業的時間會很有幫助。應該鼓勵每個人不要害怕跟別人不同,並要求他們在分享或比較之前先寫下自己的想法,淡化評估或判斷的重要性。

​​​​​​​

  • 自我效能感是一種對於特定任務的自信心,例如一個人對於自己解決特定問題和實現特定目標的能力所抱持的信念。在推理和判斷方面具有高度自我效能感的人,會對自己評估問題性質與解決方案的效用或可行性的能力充滿信心。換言之,自我效能感高的人會堅信一個即使其他人不相信的想法,因為他相信自己的判斷,並不指望其他人能夠理解他的推論。畢竟,這類人之所以會有這種自我效能感,其中一點是因為他們的早期經驗,發現自己比周圍的人更聰明或更有創造力。

​​​​​​​

  • 自我效能感極高無法保證一個人必會產生與主流不協調的思維和行為,但確實會增加這種可能性:一個相信自己比群眾更清楚的人,不太可能屈從於群眾的意願。雖然許多人都會冒出奇特想法,但通常他們會先懷疑自己,然後一有批評跡象便放棄自己的想法。他們可能會以為,如果自己的想法真的很棒,就不會有太多的反對意見或是早已獲得落實,想法異常即表明了這可能不是個好主意的信號。但是,自我效能感強的人並不會把異常想法解讀為負面信號,因為這類人相信自己有能力評估其想法的價值,不期待他人都能「明白」。

​​​​​​​

  • 儘管關於自我效能感的研究一致認為,產生自我效能感的最可靠來源是個人經驗,但其它證據也顯示替代經驗可以提升自我效能感。也就是說,某程度上人可以透過觀察他人的成就來瞭解自己的能力。看到別人即使面對巨大阻礙也能實現自己目標,會使人受到激勵,讓人有種「如果他們做得到,我也能做到」的感覺。

​​​​​​​

  • 身經歷失敗或目睹他人失敗的話,會降低自我效能感嗎?簡言之,答案是「會的,但平均來看,失敗的影響力不及成功的影響力。」人類處理失敗的方式會出現一個有意思的不對稱性,我們傾向把成功歸因於個人能力,而傾向把失敗歸咎於我們無法控制的外部因素,即所謂的「自我歸因偏誤」或「自利偏差」。這是一個有助於維護自我尊嚴的本能性反應,從物種層面來看,可能有助於確保我們普遍透過執行性錯誤而非遺漏性錯誤來學習。通常我們都會有點過度自信,但從推動創新的角度來看是件好事。

​​​​​​​

  • 一個極具創造力的人未必是天才,天才也未必一定是極具創造力的人,但天才和創造力的特質並非完全毫無相干。例如,在「最重要的創新者」名單中,很難找到智力不突出的人。我研究過每一位創新者的生活和工作,傳記作家和其他人幾乎都描述他們是「天才」。

​​​​​​​

  • 雖然「開放性」有助於創造力,但要讓卓越的創新開花結果仍有需要瘋狂的專注力。這些特質的不尋常組合,可能是理解傑出突破性創新者的關鍵。比起這群創新者的興趣,更值得注意的是他們尋求基本原則的動力,無論是物理、數學、美德、抑或是社會進步。
  • 目標遠大:幾乎眾人皆知,創新者的巨大成功在於解決了重大問題,但同樣值得關注的,是他們解決難題所抱持的那種極度熱情與毅力。他們的工作時間很長,經常忽略家人、朋友和健康,即使常常遭受質疑人士的嚴厲批評,卻仍執意完成。

​​​​​​​

  • 富蘭克林他最後發展出自己的13項美德(ThirteenVirtuesofLife):
  1. 節制:食不過飽,飲不過量。
  2. 慎言:不說於人於己無益的話,不講閒言閒語。
  3. 有序:一切物品都應規律有序,每件事情都應安排時間完成。
  4. 決心:下定決心完成該做的事,決心要做就要堅持到底。
  5. 節儉:所花錢財必須於人或於己有利,即不浪費一分一毫。
  6. 勤奮:不虛度光陰,只做有用的事,停止一切不必要的行動。
  7. 真誠:不欺騙、傷害他人,思想要純潔公正,說話要實事求是。
  8. 正直:不冤枉傷害他人,不忽略自己能造福他人的責任。
  9. 中庸:避免趨於極端。受到應得懲罰,不要感到惱怒。
  10. 整潔:保持身體、衣服、工作和住所始終整齊乾淨。
  11. 鎮靜:不受瑣事、普通或難以避免的事故所紛擾。
  12. 貞潔:除非為了健康或繁衍後代,否則應該節制性欲,避免縱欲傷身、或破壞自己或他人的安寧和名聲。
  13. 謙遜:效仿基督和蘇格拉底。

 

  • 我們已經看到,突破性創新者的工作動機一部分與實現理想、追求更高目標、累積成就、獲得認可與讚許等結果有關,然而,許多突破性創新者也表現出另一種與這些結果無關的驅動力:工作本身帶來的愉悅感,一種全心投入工作的過程,無論是精神上還是肉體上都感到無比愉悅或滿足。心理學家米哈里.契克森米哈賴對「心流」概念給予了貼切的描述:「一個人全神貫注於某件事情而到達渾然忘我的境界,這個體驗是那麼美好,以致於有人為了擁有它不惜付出任何代價。」

 

  • 善用資源:雖然一個時代的機遇對於每一次突破性創新都很重要,但並不是造就連續突破性創新人才的主要因素。這類型的人才也擁有某種天性和動力,幫助他們以獨有方式把握難得的時機。我們可以透過各種方式來擴大公眾獲取技術與智力資源的管道,以增加突破性創新事務。公共圖書館在這個方向是一大進展,數位化讓知識更得以自由傳播與獲取,並進一步推動突破性創新。另外,試圖使非科學家也能獲得科學資源和專業知識(例如,公共實驗室或科技培育中心),也是可能非常有益的作法。正如本書所闡述的,科學領域的突破性創新,並非總來自於那些依循「典型」路線的科學家。疏離感有助於創新者成為原創型思考者,擺脫公認、普遍接受的解決方案與理論的束縛。

 

  • 若想發揮組織內每個成員的創造力,那麼確保所有員工都感到有能力貢獻自己想法是很重要的,而不只是讓那些掌權人物或擔任創意角色的員工有權發言。讀者應該很清楚,所有孩子都需要一段安靜獨處的時間,這段時間可以鼓勵孩子閱讀、寫作和體驗各種個人愛好這有助於培養孩子的獨立思考能力和創造力,並形成他們對世界如何運轉的看法。

 

  • 無論個人還是組織,提升創造力和其他積極成果的最有效方法之一就是協助建立自我效能感。正如第二章中提到的,為「初期勝利」創造機會對建立自我效能極為重要。年輕的特斯拉證明了物理學教授和物理課本的錯誤,從那一刻起,他就意識到,沒有什麼可以阻止他發揮自己的天賦和為之付出努力。為了幫助人們發掘自己的初期勝利,我們可以透過降低失敗的代價,甚至慶祝充滿膽識的失敗,來鼓勵他們去勇於冒險。

 

  • 透過深度研究突破性創新者,我們瞭解到他們在能力、個性、適應力和動機等方面的獨特之處,研究亦發現,時間、地點和人際網絡等環境優勢亦有助於他們的創新發展。然而,研究突破性創新者也能讓我們觀察到如何培養非傳統思維和創造力,以及如何激發出實現創意所需的那種努力和堅持。同時,研究也給了我們一些有關如何催化有利於創新的環境因素的想法。總體而言,研究讓我們理解哪些因素使突破性創新者與眾不同,同時也讓我們發現可以從各方面努力,以培養所有人的創新潛力。

 

 

arrow
arrow
    文章標籤
    胤嚮筆記 奇才
    全站熱搜

    趙胤丞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