胤嚮筆記212《零工經濟來了》

0000021733.jpg

  • 譯者: 羅耀宗
  • 出版社:天下雜誌
  • 出版日期:2018/01/24
  • 語言:繁體中文

 

每週一曲:最近比較煩(https://www.youtube.com/watch?v=5lectiCCUqc)

 

最近這幾年世界趨勢變遷與科技進展,全球工作型態已大幅度改變,人工智慧與大數據的新聞不斷取代重複性工作/傳遞去中間化的新聞不絕於耳,連波士頓動力生產的機械狗都會開門了,終生聘僱制已經幾乎絕跡,也讓很多工作者紛紛憂慮與思考幾個問題:這家公司我還能待多久?自己未來在哪?身為職場人士的價值在哪?這些問題已不容許我們用繳交空白卷來逃避了!

從《就業的終結》、《斜槓青年》、《下流老人》等書,不斷有種種證據告訴我們社會正在倡導理念並舉例很多證據說明趨勢往這個方向走,但是只有覺知並沒有幫助我們改善,行動才會。那要怎麼行動才能如這幾本書中作者般成功脫離職場工作者的迴圈,這幾本書沒有太多著墨。然而,今年我遇上了《零工經濟來了》這本書,如獲至寶!我這樣說好了,《零工經濟來了》是職場工作者與獨立工作者必讀的書籍!

怎麼說呢?讓我想到中國現代作家錢鍾書先生曾在《圍城》一書寫道:「婚姻是一座圍城,沒有結婚的人拚命想擠進去,結了婚的人卻拚命想向外爬。」先不論他談論內容,職場人士跟獨立工作者某程度也如此看待企業這座城堡不是嗎?成為多工的獨立工作者的夢想很美,但是餐風露宿冷暖自知!畢竟,沒有了企業光環,自己還有多少人願意買單,一再檢視著自我品牌與企業品牌較勁結果,一試即中,下好離手看結果,市場會如實地讓您明白。

舉個例來說,講師產業,很多人羨慕講師看似台上風光,說話就能賺錢,但如果你看到每位講師在人後所花費的心力跟熬夜做講義跟寫課綱與備課時間,你可能踏入講師產業之前會多想想。每個產業一定有每個產業的甘苦,重點是當你沒有盤點評估,只靠熱情驅使,熱情很容易讓現實給消磨掉。透過仔細評估,最起碼做好心理建設跟策略戰略規劃,相對縮短陣痛期是可行的,《零工經濟來了》提供了許多可行的思考方式與案例做法,值得細細品嚐與實踐。希望自己的生命不一樣,從一點點小改變開始做起:那就是讀《零工經濟來了》來做起!

我從《零工經濟來了》得到很多啟發,不管是財務/職涯/機會評估等等,也針對自已未來做了更多元角度的盤點與規劃分析,特別在農曆年前夕,內心對於所寫未來計劃實踐有了更多踏實感與方向感,這樣築夢踏實的實在,像是自己生命逐步進入了自我設定軌道,內心滿足難以言喻。因為我知道:我想/我說/我做是一致的,知行合一,才有機會能至良知。我依然在我的道路上,也期待您能邁開瀟灑步伐,走出屬於您的精彩人生!誠摯推薦《零工經濟來了》!

 

以下是我讀本書有感的重點摘要:

  • 兩股同步而持續的趨勢驅動著零工經濟的成長:一是全職工作正在消失。二是全職員工已是許多企業招募的最後選擇。在零工經濟中,曾經的全職職位(Job)不再,取而代之的是越來越多的差事(Work)。零工經濟是接案經濟,但我們的勞動政策只對傳統就業的員工提供福利和保障。
  • 定義自己的成功:成功是個人意見,不是共識決。如果我們不花時間反省成功對我們的意義,以及自己對成功的定義是什麼,我們很容易會根據別人的優先順序過日子。如果我們沒有花時間反思,刻意追求自己認為最重要的事,我們決定極有可能偏離我們真正的願望。好工作靠自己排列組合:就業不等於成功。成功的意義在於開創更協調而平衡的生活,找到令人滿意的工作,祝你達成專業和個人成功的願景。
  • 哈佛大學心理學教授丹尼爾。吉爾伯特(Daniel Gilbert)在研究中發現,不管是任何情境,我們都難以準確預測自己未來的感受。而要知道什麼事物讓我們喜歡/享受/快樂,一個最好的方式,是觀察/請教已經在做那件事的人。
  • 拖延人生計畫也有目標可能變個不停的風險。例如,我們可能像自己保證,一旦財富達到某個數字,就不再做企業律師或投資銀行家。但是五年後,我們完全套牢在那種生活方式中,心目中的目標數字又變高了。我們不斷拉高目標數字,也就永遠無法滿足,無法停下手中的事,轉而去做想做的事。而工作組合讓我們可以今天就開始追求真正想做的事,不再過拖延的人生。
  • 工作組合裡的工作,不必樣樣都有酬。工作的價值並非無全取決於酬勞。建立工作組合時,也要思考多樣化的限度。做太多事情,心力過度分散,就有過度多樣化的危險。過度多樣化所達成的成果,可能有低於希望和預期的風險。我們會因此置身於低風險、低報酬的處境。每一項活動的投資都不足,提高了成果乏善可陳的風險。要記得,追求多元化,是為了決定專精領域。
  • 就業不再有保障,我們必須自己創造保障。我們所能為自己創造最有力的保障,不是就業保障,而是收入保障。唯有我們自身的技能,以及得到工作和交付價值的能力,才是我們的保障。而創造多重收入來源,以低風險推行/測試事業構想的方式。與其辭去工作,從頭單打獨鬥,不如先慢慢測試市場/反覆調整服務和價格,然後以副業性質,產生營業收入和爭取顧客。
  • 做好退場策略再進場:制定退場策略,會強迫我們思考規劃未來的事,確保我們不至於因為突發的裁員/縮編/合併或組織重整,而措手不及。口袋備有退場計畫,可以提高安全感和控制感。減低不確定性的退場策略:當未來似乎是未知數,人有可能不去尋求改變的機會,反而淪為認知偏差的犧牲品,無力自目前處境得到最大利益。
  • 到頭來,最健全的財務計畫不是只減少支出,而是卻不管擁有多少,每一筆支出都有意義。在零工經濟重新發現以使用權代替所有權的可能性,足以開啟一場不折不扣的個人財務革命,改造隱含在生活背後的經濟理念。

 

arrow
arrow

    趙胤丞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