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菲特的投資原則》

巴菲特的投資原則立體書封-770x1024.jpg

  • 原文作者:Jeremy Miller
  • 譯者:許瑞宋
  • 出版社:天下雜誌
  • 出版日期:2017/04/26

 

每週一曲:堅持到底(https://www.youtube.com/watch?v=M6oM_f18mbs)

 

最近都在醫院月子中心跟住家往返,在車上我都會放陳怡安老師的CD來做學習,最近常在聽《老子的智慧與現代心靈》,裡面提到道德經內文的一段:「知常容,容乃公,公乃全,全乃天,天乃道,道乃久,沒身不殆。」道乃久,是說道都是長久存在的。日本有超過上千間百年企業,更有七家千年企業,能夠經過者麼長時間的存在,其中必有過人之處,不外乎誠信二字,這是經商之道,過好人生如此,做好工作如此,做好投資也是。

 

現在這個社會氛圍很常講求速效,希望快速致富,看到身邊也有整天在號子殺進殺出的朋友,認真盯盤到忘了自己的本業,我會覺得這本末倒置,或者辭職專心做好投資這件事。致富很好,只是要怎麼致富,我還是偏向穩健踏實,這可能是個性使然,沒有對錯。可能我也因此錯過快速致富的機會,但換個角度想,我也避免了快速虧損的陷阱。每當有不太熟悉朋友介紹太過好康的機會出現在我面前,我總是會思考當我自己遇到這麼好的事情時,會這樣跟大家分享嗎?還是是另外一種類似龐氏騙局?這個我不知道,但我審慎面對。我還是覺得世界上累積很重要,很多事情無法一蹴可幾,包含我也曾經遇過窗口詢問能否兩小時講座大幅度改變成績,其實如果自己不願意下功夫,聽再多而不踐行,都是幻象一場。

 

而閱讀,讓我有機會用極短閱讀時間更加認識一位產業頂尖典範。股神巴菲特,一個全世界響叮噹的風雲人物。我大學時代已經拜讀過巴菲特的《勝券在握》,也回頭去看巴菲特老師葛拉漢寫的聖經以及彼得。林區相關著作。要偶然賺到一些錢不難,可是要能準確趨勢判斷跟持續幾十年都賺錢,真是一門大學問。投資,我依然在學習的路上。這本書很難得能夠一探究竟巴菲特早期寫給投資者的信件,在那個沒有網路的年代,如何透過這樣的信件來跟合夥人溝通與投資哲學說明,找到價值觀與理念適合的合夥人人等等議題,對我來說很有啟發。

 

以下我整理閱讀《巴菲特的投資原則》的幾點投資心法原則,投資技術坊間有許多派別,就看大家如何選擇。其他的就請自行買來細細閱讀:

  1. 心態:你無法預測未來
  • 不能讓市場代替你思考,投資人必須自己做足功課。預測所揭露的往往主要是預測者的情況,而非未來將發生什麼事。因此,不能把思考外包出去,這件事情必須自己做,那就是獨立思考。
  • 持有股票意味著擁有公司的部份股權,股價的短期波動沒有什麼規律,往往不可預測。長期來說,股價會反映企業實質價值的變化,以長期複利計畫的角度去看,股票投資通常能產生相當好的績效。投資人可利用低費用、方便管理的指數型投資產品,有效率地取得股票投資的好處。
  • 以長期績效衡量,巴菲特也教導投資人,評估多年績效必須注意很重要的一點:在市場經歷多頭投機走勢的末期,他的績效很可能輸給大盤。在1960年代末期,非理性的股價狂飆也讓巴菲特直接結束合夥事業,因股價比企業實質價值更高,也得到一個結論:積極投機無法持久。
  • 巴菲特對投資績效的評論幾乎都是以相對績效為基準。如果大盤下跌,而你的虧損少一點,那就算是表現良好,反之亦然。你的表現哪怕只比市場平均水準好一點,無論是在上漲還是下跌的年份打敗大盤,表現都非常好。巴菲特合夥事業不曾有一年虧損,甚至不曾有一年表現不如大盤,他還是要投資者對這兩種情況有心理準備。

 

  1. 複利:創造財富的力量
  • 在投資期間堅持利用複利的力量,絕對是最好的策略。年化報酬率即使只減少一點,長期的結果會產生很大的差異。也是要提醒我們費用、賦稅和其他損害報酬的因素累積下來影響極大。複利的力量會把這種看似微小的損失變成巨大的損失。
  • 投資人著眼於長線,認為持有股票意味著擁有公司的部份股權。他們不會因為市場波動而忐忑不安,會盡可能避免費用和賦稅損害投資報酬。他們盡可能利用複利的拋物線特性,盡量提高報酬率和延長投資時間,這是投資人的主要工具。
  • 高成長率最終會變得不可持續。投資規模越大,高報酬率將越難維持。這是大數法則的作用。實際案例是如此嗎?我們可以看看鴻海的成長,已經不像過往動輒20%的年營收成長,縱使投資新產業獲利,但獲得營收與利潤跟整個集團龐大營收相比依然是小巫見大巫。

 

  1. 誘因:讓經理人利益與你一致
  • 如果你要引來螞蟻,你應該在地上撒糖。誘因決定行為。任何事情只要涉及人,分析各方的誘因就是預測結果很有用的工具。要記得,誘因是推動世界運轉的動力。注意那些別人得到利益,而你卻蒙受損失的情況,這需要小心提防。一旦開始懂得從誘因角度去分析事情,許多原本看似艱難的決定就會變得比較容易。如過知道相關人士的動機,我們大概就能知道他們會怎麼做。
  • 再者,也沒有管理費。一般基金經理人在基金上的投資往往不佔有顯著比例。這可能會造成「正面他們贏,反面我們輸」的情況:經理人表現傑出時可以獲得非常豐厚的報酬,但如果表現非常差,投資人會損失慘重,而且經理人還可以乾脆結束基金。相較於投資人,基金經理人的損失小很多。然而巴菲特家族所佔整體基金比例25%,如果投資績效不好,他們的損失也會很慘重。
  • 我們做投資真正追求什麼?不是繳最少的稅,雖然這可能是為了實現目標必須考慮的一個因素。但是,手段與目的不該混淆,我們的目的是或的最高的稅後年化報酬率。你的投資績效通常取決於選股能力,而賦稅只是次要因素。

 

好書連結:http://goo.gl/u7pE0A

胤嚮筆記:http://yinchengchao.pixnet.net/blog

今周學堂:https://www.facebook.com/btbizclass/?fref=ts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趙胤丞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