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核不可?:擁/反核的33個關鍵理由

彭明輝

天下雜誌出版

何榮幸/高有智/黃哲斌 採訪整理

有核不可

 

每日一曲   <入陣曲>

 

http://www.youtube.com/watch?v=DDs5bXh4erM

  

『這真是一個最壞的時代,也是一個最好的時代。』~狄更斯

 

    最近的新聞真的讓人覺得住在台灣有點怵目驚心,從食安問題到日月光排放致癌廢水,王馬政爭,經濟發展前景不佳等,又看見台灣2013年度代表字「假」,說實在的,真的頗令人洩氣,真希望我們也可以像日本一樣2013年度代表字「輪」,表示處處發展都很順利。

    有核不可?:擁/反核的33個關鍵理由 這本書寫得很紮實,讓讀者非常快速就能夠進入書中狀況,我本想只看一兩章,到最後會不斷往下閱讀,一下就念完了。我就在想,為什麼能夠很迅速念完呢?

    從簡報的角度來看,這本書還真是直接了當切入主題,以下是這本書的目錄

l     序:擁/反核,不是簡單的是非題!

l   第一章:八個核心問題,快速理解核四

l   第二章:核安的真相

l   第三章:核災的傷害

l   第四章:缺電的迷思

l   第五章:走出悶經濟

l     記:我的核四抉擇

    核四議題大家都能夠有簡單概念,畢竟新聞時常在做不同闡述。而彭教授知道大多數的民眾對於核能有模糊概念並不是核能專家,對於核四續建與否的資訊來源,還是來自於電視居多。而電視節目畢竟篇幅有限,各電視台有其立場或能探討的議題與重點歸納能力不同,有時難免會只強調經濟層面,而沒有說明其他面向,有些可惜。因此彭教授用八個核心問題,來快速理解核四。

l   核四安全嗎?

l   核安誰監督?

l   輻射外洩怎麼辦?

l   到底該放在哪?

l   台灣會缺電嗎?

l   核電可減碳?

l   經濟會下滑?

l   產業升級靠核電?

    我非常同意:擁核與反核,不是簡單的是非題。應該是說要做綜合考量之後,做出來的整體抉擇。但是,目前的研究都顯示出這樣的角度與思維:線性思考&理性思維。為什麼我這樣說呢?

 

線性思考:

    裡面有列舉許多對於未來的預估,大多數是線性預測,用過去的中長期資料預估未來幾年的發展趨勢,這樣的預估方式沒有錯,但也不全對。怎麼說呢?這個世界是動態運行的,很多事情會相互影響,並非這樣輕鬆地拉一條線就說明這是對於未來的預估,這樣看似輕鬆,卻令人擔心怎麼如此輕易就做判斷,而且是許多人會把這份報告當做依據去規劃後續事情,在預估上怎能不謹慎。

    創新大師克里斯汀生在《創新者的兩難》一書提到,企業總是專注研發更高階產品,以討好既有顧客,這種傳統的「維持性創新」容易將企業帶向衰敗。真正能博取無限商機、貼近廣大顧客的,往往是具低價優勢的「破壞性商品」。

    從這個角度看來,政府作法不也是應該如此嗎?如果只是不斷在用電量說沒有核四將會缺電,卻沒有重新思考該用什麼方式能在沒有核四運轉情況下節能省電。讓我想到文案達人唐崇達老師參與的這部工研院四十週年院慶的影片激立,你是想做無心的戰車,還是有心的鋼鐵人。

 

工研院微電影"激立"完整版

    同樣的,政府是真正把腰彎下來貼近人民,親近土地去了解需求與解決問題,還是只是便宜行事,這只能靠大家自己去評斷。而會這樣思考很多時候也是補貼產業過頭,反而喪失了向外競爭的動力,台灣需要產業轉型,傳統製造業已經被中國甚至現在的越南取代,最近我才從越南回來,雖然相對落後,但卻能感受到整個城市快速邁進的動力。而台灣呢?未來道路是會走向日本失落的二十年,抑或是產業再進階,這個需要多方進行溝通合作。而我只是覺得先不考慮核電是否營運,我認同彭教授所說的,我並沒有反核四,但我完全同意核四是我最後不得不的選擇。

 

過於理性:

    我們都想說核四是用最先進的方式運作,標準強度是過去核一核二的一千倍以上,理當是非常安全才是,然而很多層面卻不必然。我一直對書中第2章核安的真相(P.59)的一段文字思考了很久,那段是這樣寫的。

    《常態性意外》(Normal Accidents: Living with High-Risk Technologies)書中指出,飛機與核電廠等複雜系統,都是仰賴複雜的儀器控制維持正常運作,所謂的意外,其實就是日常生活每一天都可能發生的常態性事件,它們無法有效地被排除。而且,因為先進系統的複雜度,往往超過操作者的知識與理解能力,假如我們引進更先進的儀控系統,企圖降低人為過失的機會,也會因為儀控系統提高了複雜度,使得意外事件發生機制更為複雜,甚至難以預測,因此,操作人員面對系統失常時,更容易犯錯,也無法有效地緊急應變。

    若是用決策樹來看,我當然明白核災發生的機率少之又少,就如同飛機一樣,相對於汽機車也是相對安全的交通工具,但核災我們台灣真的無力去避免或是遷徙,因為台灣就這麼小,若是夏天發生核災,吹的是西南季風,可以把大部分的輻射塵吹到海上去,但若是冬天發生,吹的是東北季風,我想全台人口都需要遷徙了。但問題是我們無從預估起,特別是台灣重大公共建設總喜歡擷取各國優點於一身,無法整套複製,當然出狀況的時候,就能難以從這些國外的紙本資料預估起。另一方面,人為疏失我真的無法想像會把核災這樣的機率放大多少倍,這些日子看到大統沙拉油與日月光的新聞,有種利益團體綑綁在一起的狀況,做起事來投鼠忌器,處處受置,日月光且如此,何況核災發生。而且若比較全部發電方法的災害,核災的影響最為深遠,歷時也最久。

    最後,我要說這本書是很值得閱讀的,對於培養邏輯思辨能力非常受用,感謝天下雜誌出版很多好書。我認同彭教授所說的,我並沒有反核四,但我完全同意核四是我最後不得不的選擇。

有核不可?:擁/反核的33個關鍵理由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趙胤丞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